生活记录 · 2021-05-03 0

喜提人生第一辆车——比亚迪 宋 plus EV 2021款旗舰型。并分享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以及驾乘体验

随着人生与事业发展,越来越感觉到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重要性。在此之前我经常关注各路汽车自媒体,对各种品牌汽车的特色、技术应用都有所了解,但由于我是从事技术行业的,所以对那些技术前沿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,尤其是汽车领域。

最近两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,以及汽车工业新技术的应用,车正在逐渐像电子产品一样快节奏的更新换代。

在此之前我比较关注特斯拉这个品牌,也欣赏马斯克这个人,但后来观察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特斯拉自身产品的情况,逐渐让人爱恨交加。爱是因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设计理念,恨则是因为其我行我素的产品逻辑。

其中我个人最无法接受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一个槽点就是:能量回收/动能回收的逻辑。

特斯拉在先前的OTA更新中取消关闭能量回收的选项,这导致了糟糕的驾乘体验。尽管单踏板模式有其好处,但是在中国的复杂交通环境下,许多突发或特别情况下驾驶员可能容易犯错而操作失误,导致误踩油门或延误踩刹车的时机。

第二点则是特斯拉在国内的公关能力之差,已经成为众矢之的,这样一个风口浪尖的品牌,就导致我暂时不选择特斯拉的汽车。

因此排除了特斯拉汽车之后,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汽车品牌,我的需求大概如下:

  • 预算20万或20万+。
  • 满电量高速续航至少400公里,冬季高速巡航至少250公里。
  • 支持快速充电。
  • 隔音性与NVH良好。
  • 碰撞安全性好。
  • 支持停走型全速域自适应巡航。
  • 全车必须有主副驾驶气囊、以及前侧与后侧安全气帘。
  • 最好是中型、中大型SUV,具备一定的后备箱空间。
  • 电池安全性好,最好是磷酸铁锂电池组,如果是三元电池组必须没有自燃历史。

综合以上情况,最终比亚迪的产品比较符合我的需求,同时也顺便想了解其他品牌的相关车型,于是4月底我与兄弟一起去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试乘试驾了许多车型。最终赶在4月30日全款提车。

我选购的是比亚迪宋plus EV 2021款旗舰型,配备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组,拥有500公里续航版本,当时恰好就一家4S店有现车,而且恰好是顶配。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多个品牌的车型,当看到比亚迪宋plus EV,我感觉这才是最适合我的,当时已经是4月30日下午,如果不订车那么五一期间可能就要先回家了,所以当时就毫不犹豫直接全款购车。

全款含保险办下来一共20万元。因为新能源汽车无需购置税,因此为我节约了一小笔钱。

家里的大院子刚好能停下‘大白’,4.7米的车长,1.9米的车宽,在狭窄的巷子内还真得小心翼翼驾驶。好在是顶配版本有360度全景影像,可以游刃有余的在狭窄复杂路况下安全驾驶。

目前短短几天的驾乘感受:

  • 我从城区回家,500多公里路程,只用了45元的电费,花费仅为燃油车的25%(相较于1.5L或1.0T经济型车,如果比较2.0T或2.0L自吸则能省更多)。如果未来在家充电,或在充电站用凌晨时段的谷时电价充电,花费会更低。
  • 我还计算了后续的维修保养成本,相比燃油汽车,纯电动汽车每年至少能节约80%的维修保养成本。几年下来就能节约数万元的费用。
  • 隔音性能良好,高速公路120公里时速隔音性能良好,不会打扰到心情,之前看过评测此款顶配车型120km/h时速下噪音为63分贝,NVH表现属于良好成绩。60公里以内时速非常安静,评测噪音为51分贝,实际驾乘体验也感受不到噪音。早先了解过比亚迪各款车型,只有宋顶配,以及唐、汉配备的前双层隔音玻璃,以及全车隔音装潢,因为这也是选择比亚迪此款车型的原因之一。
  • 5月7日更新:目前在城区内短途出行了几次,平均电耗约为10KWh每100公里,算下来相当于每公里花费相当低,如果充电价格为1元每度,那么每公里花费为1毛钱,如果充电价格为0.6元每度,那么每公里花费为6分钱。
  • 5月7日更新:刚好我家附近有地方电网的快充和慢充充电站,后续我会选择采用7KW时的慢充谷时充电,这样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电价,约为0.4元每千瓦时。带来更低的行驶成本。
  • 5月7日更新:电动汽车油门踏板响应良好,不像燃油车那样有延迟,电动车的电门的响应时随叫随到。
  • 5月7日更新:比亚迪这款车的能量回收/刹车制动力回收/能量回收恰到好处,有标准和强两档可选,标准模式能量回收较弱,可以满足长距离自然滑行直至停止的需求。轻踩制动踏板则前半段则为强能量回收,这一点符合我的预期需求。

总结下来,目前纯电动汽车除了续航之外,各方面都很完美。

这款车预计至少会陪伴我走过2年的人生时光,等2年之后,我可能会酌情再选择一款更安全,并且续航里程更长的纯电动汽车。毕竟技术发展很快,可能2年后,单程续航800或1000公里安全性高的电动汽车又出现了,目前制约和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电池技术。

另一方面我越来越期待纯电动硬派越野车了,目前纯电动的越野车市场还是空白。未来如果有纯电硬派越野,可能就是我下一个座驾了。